因达罗

如何改变抑郁状态

转,作者极乐at知乎

如果你想改变你抑郁的状态,你必须要有办法不断的产生不抑郁的记忆。


下面我给出一些能够产生不抑郁的记忆的方法,是我从业这些年处理抑郁症状得出的一些经验:

1.糟糕的生活方式带来的身体亚健康
重度抑郁是看的出来的,
眼神涣散,代表着注意力难以集中,说明了此时此刻大脑的混乱,各种记忆片段不断干扰着现在的你。
瞳孔正下方眼眶部位发黑,代表着血液流通速度缓慢,休息差,缺乏运动。
皮肤暗黄,代表着新陈代谢能力低。

到底是抑郁症导致一个人生活方式极差,还是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差导致抑郁症,这点还没有有力的证据证明,但是起码有一点是得到实证证明的:身心互相影响,身体状况的调整可以影响心理状况。


这些年我也了解了不少调整身体状况的方法,其中见效最快的是内家拳,其中太极这种讲求“生生不息”的拳法尤其有效。
其次是,“在阳光下做可以出汗的运动”比如长跑,长跑不仅仅可以调整身体状况,还可以提高意志力。之所以强调阳光,是因为阳光的照射会影响交感神经,更容易让人“清醒”。

不少精神分裂较为严重的病人是害怕“清醒”的,因为清醒也以为着要直面痛苦,所以本能的,他们畏惧阳光。


2.糟糕的氛围带来的长时间心境低落
我一位同行是做面对面咨询的,有一次他和我讲过一个他观察到的现象,他有一个咨询了一年半的来访者,这位来访者每隔三周,他的母亲都会在外面陪同一次,等他咨询结束之后回家。
每次这位来访者的母亲坐在外面,他就会不愿打开心扉,即使他能意识到母亲是听不到他的任何一个字的。
我的这位同行解释到:这就是母亲这个符号带来的一种氛围,这是一个让来访者本能自我封闭的氛围。

我是做线上咨询的,我的体验要更明显一点,一些找我咨询的大学生,当他们假期在家的时候,即使他们很确定房间外的父母是肯定听不到他说话的,但是在家里,在父母在的状况下,他就会非常本能的逃避讨论深入的问题。

我们父母这一辈,他们是没有心理疾病的概念的,除非一些依旧不断学习的父母能有这种意识,当双亲中的任意一方,是有心理疾病的时候,她就会本能的把自己的内在氛围外放,比如焦虑型的父母会不断指责、打断、控制孩子,当孩子处于一种弱小的位置的时候,他是没有能力中和这种氛围的,只能不断被这种氛围压抑。
现在除了父母外,又增加了“糟糕的舍友”、“糟糕的伴侣”两类。

如果让你一下子离开这个氛围,可能不现实,又或者你根本不抱能离开的希望。
所以,现在你要做的是“集聚离开的力量”和“在你的记忆力添加离开的可能性”。

第一步,足够了解氛围的源头,足够了解氛围产生的原因,停止自我责怪。
现在我每次带朋友回家,我都会告诉他们,我们家原本就是不说话的,不是因为你,你不用去思考是不是自己不被欢迎,或者做错了什么,这只是我的家庭氛围而已,与你无关。
每次我在生活中有新的朋友,我也会告诉他,因为我的职业病,我的大脑是一直运转,不断的分析,不断的观察,我可能会有分神或者沉默,这都是我的问题,不是因为我对你不感兴趣。
我前几天在我的公号更新过一篇文章,对校园暴力里面每一个角色进行了心理侧写与精神分析,其中一位读者就评论,他告诉我感谢这篇文章,让她更了解当初她遭遇这些,并不是她自己的错,而是无数巧合的累积,老师也是有感情的,他们不是绝对正确的,他们也有私心,也有弱小,也有恶毒。
说实话,当时我写的时候,压根没想到还有这功能。
当你能足够了解氛围的产生原因,你就能从恐慌和自责中解脱,你就不会被情绪主宰,你能站在一个高度审视你的生活。


第二步,以家为圆心,试着扩大生活半径。
家只是睡觉和吃饭的地方,他不适合学习,不适合工作,他可以给你安全,但很难带来快乐。
试着去图书馆或者咖啡店读书,趴到肯德基店的桌子小憩,当你生活里面有更多的时间在家以外的地方生活,你就更有自信离开家。

第三步,多去听一听别人对生活的理解。
长时间看着一个字会失真,我自己写出的这篇文章到底怎样,其实我自己也不知道,我们长时间沉浸在自己的生活里面,会越来越无法感知到自己的生活,只有脱离自己的生活,才能感知到自己的生活。
我们很多人都觉得北大学生那么高比例的空心病是不可思议的,他们有那么好的未来,其实他们自己感知不到“北大学生”到底有什么意义,只有在我们这些非名校的学生的角度,才能感知到名校的意义,他也只有和我们生活在一起,才能感知到自己的幸福。

作为心理咨询师,有一项很重要的生活任务:能量恢复,我有一位前辈,他干了很多年,依旧精神饱满,他的秘诀就是,他大部分时间是用非咨询师的身份生活的,他会经常去朋友家做客,和朋友生活一段时间,按照朋友的作息生存,他通过这种方式恢复能量,所以每次重新回到咨询师身份,他会特别开心:这世界上,哪有比过属于自己的生活更幸福的事情啊。

第四步,建构多圆心生活方式。
沉迷网络,其实就是双圆心生活方式,他是一个很好的调节方式,但是因为两个圆心相互排斥,这样又是一个不稳定状态。
其实到了第四步,你已经具备了离开原有氛围的心态,但是未必具备离开的能力,因为很简单的一点,钱哪里来。
如果你沉迷网络,但是你能通过网络有收入,就没人说你,但是你没有,就等着现实生活的全面攻击吧,你的另外一个圆心,一定要有提供生活基本支持的能力。

3.错误的认知方式,导致流动的记忆不断被糟糕化
记忆的内容不会变,但是对记忆的感受是会变化的。
在外部创伤治疗有过一个经典的案例,一个女孩被强奸之后,大脑不断闪回那些糟糕的记忆,即使过去很久却好像历历在目。
当时的主治医师让该女孩在服用某一类肾上腺激素药物之后,让女孩书写那时候发生了什么,这样的方式维持了六周。
六周以后通过音频播放女孩第一次书写的内容,用生物反馈仪反应女孩的情绪,女孩由那段记忆激发的痛苦下降30%,所有量表都表明,女孩已经到了正常指标。女孩自己也表示,没那么痛苦了,随着痛苦的消退,那段记忆出现的次数也在降低。

如果你现在的生活是痛苦的,很有可能你的认知方式是有问题的。
我自己做过一个案例,我自己感觉也有点艺术化,有一位来访者最初填写的表格是轻度抑郁,希望我帮助恢复自信,但是等我们真的聊天的时候,他开始大哭,并且讲述自己多次的自杀经历。
当时我就慌了,这哪是轻度抑郁啊,也算是巧合,当天我正好看过一句话:
作为心理咨询师,当你一不小心接到重度抑郁的病人的时候,你需要转介,但是,如果他和你讨论自杀了,请不要回避。
我当时告诫自己,不能回避,我大致想了一下,就按照自己的直接感受来吧,我说:“你的自杀方式蛮有欧洲中世纪贵族风格的。”
他居然笑了,他可能是把“欧洲中世纪贵族风格”和他自杀时的情景相联系了,他被这个画面逗笑了。他之后开始药物治疗,再一次回访的时候他告诉我,现在每次想自杀的时候都想笑,总觉得自己像一个穿着苏格兰长裙的绅士在做某种仪式。
这个巧合给我的启发很大,往往我们的糟糕认知是需要通过“脱敏”的方式才能改变的。

我有一个跟了我1年多的来访者,强迫症,人际敏感,我们咨询到中期的时候,发现非常难以推进,因为“不是什么都和你有关”这点,他知道,但是做不到。有一天,我突发奇想,脱敏治疗总是很正式的,要立出靶症状,要进行分级,在咨询过程中可不可以无形的添加进去呢?

在一次咨询中,他打了一个呵欠,她和我抱歉,她刚才分神了,这次我没有说没关系,而是说:“你是不是觉得我很差?觉得我就是个垃圾的咨询师,根本就是浪费你的时间和金钱,我真的太糟糕了,你只是在强忍着厌恶继续和我咨询,一定是这样的。”为了让他不误会,我故意使用了夸张的语气。他开始安慰我:“不是你想的这样的,我就是昨天太困了...你太敏感了。”我继续很敏感的对待他,说:“你一定是安慰我,我知道自己很糟糕的,像你这么优秀... ...。”
他突然冷静了下来,问我:“我以前真的有这么搞笑吗?”

这次之后,他的转变很大,以前都是他告诉我,别人怎么怎么看不起他,之后他总是先自己总结出来,我又开始特别敏感了... ...

那么,如何自己脱敏?来让自己感受到自己的错误认知?
角色扮演,当你发觉自己在某个情景中很痛苦的时候,把自己代换到另一个位置,然后感受那个原本应该是自己的人,思路是否正确,如果有条件可以请朋友帮忙。

4.如果你孤单一人,请寻求帮助
先寻找心理医生,吃药是有用的,但是你要看这个心理医生的态度,一般不同的病人开药是不一样的,起码不同的人,那个蓝色药丸的剂量就是不一样的。
如何可以信任一个心理医生?其实有一个很简单的测量标准,他是否有耐心去了解你的现状,是否觉得不断和你接触,调整剂量是有必要的。

如果心理医生说你不用吃药,可以寻找心理咨询师,心理咨询师也是有匹配与否的,这只能根据你的感觉了。
如果你经济困难,可以拨打一些公益电话和公益咨询,你担心他觉得你烦?觉得你烦的时候,换一个电话打不就得了。

所有的求助,都是平等交换,你都不可以依赖他们。




总结:这是一场关于记忆资源的争夺战。
创建于 2016-12-28
著作权归作者所有

评论

热度(3)